NEWS

新年不再是中國人的特產,雪梨正式將「中國新年」更名為「農曆新年」

農曆新年來臨,海外四地的華人正在歡慶這個特別的節日。不過澳洲雪梨市政府日前宣布,將廢除「中國新年」(Chinese New Year)這個節日名稱,改稱為「農曆新年」(Lunar New Year),市府發言人表示,改名是為顧及各國人感受,因為不只是中國人,越南、韓國和其他亞洲人也同樣慶祝農曆新年。
 
中國是澳洲最大的移民人口,占總入境人數的15.7%,農曆新年在澳洲也是重大的慶祝節日之一。但多年來以「中國新年」之名舉辦的活動,卻引發其他同樣擁有過年傳統的亞洲移民不滿,一直希望能把「中國新年」這個名稱改掉。2015年,當地更有人發起連署,批評「中國新年」這個名稱不公平地選擇「促進更具優勢的文化」,忽略了其他種族的文化,並假設它們都是相同的。
 
這份連署似乎發揮了功效。
 
《澳洲人報》1月30日報導指出,澳洲最大城市雪梨,正式將中國新年更名為農曆新年,結束了多年來圍繞中國、越南、韓國和其他亞洲種族間,關於這個最重要文化活動的名稱爭議。雪梨市發言人表示,改名是為了擴大這個慶祝活動,「雪梨農曆節的慶祝活動包括所有的社群和文化,無論他們是否使用農曆。這將為活動創造新的發展機會」。
 
不過,改名一事也引起當地華人的抗議,他們擔心更名可能會損害其傳統意義。《澳洲新快報》指出,不少華人質疑改名前為何不公開徵詢華人團體的意見?雖然可以理解改名的原因,但沒有廣大告知的行為傷害了華人的情感,根本沒有給華人以尊重。
 
也有人認為,多年來,雪梨的中國新年慶祝活動已經成為該市的標誌,改名之後損害了這一慶典活動的品牌價值,甚至體現出一種對中華傳統節日起源和歷史的不尊重。
 
雪梨「農曆新年」納入日、韓、越、泰等國傳統
 
不過雪梨市政府在另一份聲明中也強調,這項決定是在與來自不同文化的意見領袖協商後做出的,也包括中國駐雪梨大使館和中國文化中心的文化的官員。中國新年將永遠是雪梨農曆新年的核心元素,同時,該市正與當地來自韓國、日本、越南、泰國、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多個大使館等代表進行討論。
 
雖然關於命名的爭論現在似乎已經解決,但幾年後這一活動可能還會有出現新一波的問題,因為2023年將成為中國人的兔年,而對越南人來說則是貓年(越南的12生肖中,第4個動物是貓而不是兔子)。
 
稱「農曆新年」就是「去中國化」?學者:新年不是中國特產
 
中國新年的名稱背後,其實帶有強烈的政治認同意涵。中國超模劉雯去年在Instagram跟粉絲拜年,留言「Happy Lunar New Year!!! 」(農曆新年快樂),被批不愛國,不少網友質問劉雯是否還是中國人,還有人譏諷劉雯稱她作為國際超模,是想要入韓國、越南籍,「如果你這麼想當越南人,那就離開中國,別回中國」,劉雯於是將「lunar」改為「Chinese」。
 
不過,農曆新年其實不是中國人的專利。
 
《關鍵評論網》國際專欄作者黎蜗藤日前在臉書上表示,農曆新年是東亞各民族的共同節日。儘管它起源于中國,但隨著文化的散佈和各地文化的獨立發展,各國都為農曆新年加上了自己的特色,豐富了農曆新年的内涵。農曆新年已經不再是中國的特產,而是東亞各民族共同構建出來的屬於自己的節日。
 
黎蜗藤也指出,正確地認識農曆新年,需要破除「大漢族意識」和「去中國化意識」,應該以更加寬容開放的心態,去歡慶這個屬於東亞人的節日。
 
其實,許多國家早就不再稱農曆新年為中國新年。美國在台協會(AIT)在臉書發布的賀年影片中,就以「農曆新年恭喜」(Happy Lunar New Year)表達祝福。
 
更改重要節日名稱,中澳關係是否更趨敏感?
 
基進黨(基進側翼)臉書指出,澳洲政府的這個動作,其實反映了近三年來,澳洲社會集體覺醒發現:「中國在澳洲各領域的不當干預、滲透和影響,已嚴重破壞澳洲的民主制度和移民社會多元的價值。」
 
2017年12月,澳洲前總理騰博爾(Malcolm Turnbull)宣佈修改《國家安全法》時,曾引述澳洲安全情報機構的報告,直接點名中國干預澳洲媒體和大學。澳洲國會也在去(2018)年6月28日,一口氣通過2項反外國干預的法案,分別是《反外國勢力干預法》及《外國影響力透明法》,法案內容包括禁止外國干涉政治、加大對洩漏機密訊息的懲罰,並將損害澳洲與他國經濟關係的行為定為犯罪。
 
《紐約時報中文網》報導,儘管政府官員表示,這些法律並不針對任何國家,但法律是在澳洲對中國的影響力感到特別焦慮的時刻通過的。法律可能會使澳洲與中國的關係進一步複雜化。中國一直將這項立法視為一種侮辱,尤其是因為中國是澳洲的最大貿易夥伴。